第(3/3)页 王县丞还以为出了什么问题,以为孙山发现他贪污了,试探地问:“大人,怎么了?有问题?” 其实征收粮税这事,一般知县会亲自领队去收。 来一个“淋尖踢斗”,踢出来的粮食就属于知县。 如今孙山不去收,嘿嘿,这等好事,自然归王县丞了。 要是孙山知道王县丞这么想,肯定会频频给他投去白眼。 孙山是不知道“淋尖踢斗”吗?是不知道趁机发财吗? 特别还有一群年轻力壮的孙家壮丁,更方便贪污。 只不过孙山向来胆小,又惜命,走在第一线收税,万一发生些争吵,万一百姓一时冲动,一刀砍下来,怎么办? 缺钱归缺钱,冒着生命危险赚钱,那是万万不可。 而且孙山还不确定沅陆县百姓的抗税程度,如果沅陆百姓像广南百姓那样泼辣,不服管怎么办? 在孙山的记忆里,孙家村没有出过抗税的情况,完全因为有一个管了十几二十年的好官魏大人。 做事规规矩矩,从不走邪门歪道,该交多少就交多少,按规矩来办事。 隔壁县的情况就不一样了,账本早被书吏粮差改得乱七八糟,谁家田产属谁说了算。 莫须有的征税额度压在头上,使得百姓不得不“宗族抱团”一起抗税。 粮差来了,就往山里一躲,又或者一整个村几百口人一起打退粮差。 有些村还是“抗税专业户”,三十年从不交税。 收粮是个功夫活,不是贴个告示,百姓到点就会自动交上来。 想收到税,得与百姓斗智斗勇。 在沅陆第一次收税很顺利,但这次不一样,粮食大丰收,百姓要是不把丰收的粮食也按比例交上来,怎么办? 所以孙山决定躲起来,让王县丞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有事他先遭殃。 第(3/3)页